银河国际app下载

图片

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2025年第二季度华东师大人文社科研究动态

2025年07月08日 卓越学术

  流光半夏,风暖昼长,丹青妙手绘新篇。2025年第二季度,银河国际app下载人文社科学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刊发理论文章,诠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教育创新、文化赓续与社会治理新范式,彰显师大学者的学术担当与创新力量。欢迎持续关注!


|黄平教授在《人民日报》发文,探讨如何抓住大众文艺发展的新机遇


银河国际app下载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黄平《抓住大众文艺发展的新机遇(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一文刊登在2025年4月8日《人民日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开辟了大众文艺在新时代的格局。讲话分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文化繁荣兴盛之间的深刻关系,高屋建瓴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大众文艺作品近年来不断涌现。通过高度普及的互联网新媒介,人民大众作为主体讲述自我、展示自我、分享自我,网络文学、短视频、才艺直播等文艺创作在大众内部生产、传播、接受、评价,完成大循环。尤其是随着近两年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人机协作下的大模型创作成为新的热点,掀起新的浪潮。


姚泽麟教授在《光明日报》发文,讲述读《双药记》感悟


银河国际app下载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姚泽麟《见证人类与疟疾较量的历程——读〈双药记〉有感》一文刊登在2025年4月12日《光明日报》。

简介:当今医学技术飞速发展,诸多疾病不再致命。这些成果的背后,传统医学经验功不可没。回首人类与疟疾旷日持久的抗争之路,“双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后来实现人工合成的奎宁,以及从青蒿中低温萃取的青蒿素)的作用举足轻重。其背后,是药品研制的艰难跋涉,是传统医药知识向现代跨越的崎岖转型。科普作家梁贵柏在《双药记》中,挥动生花妙笔,带我们回溯这场跨越时空的人类与疟疾的较量。


刘梁剑教授在《光明日报》发文,探讨从汉语言哲学出发的汉语哲学


银河国际app下载哲学系教授刘梁剑《从汉语言哲学出发的汉语哲学》一文刊登在2025年4月14日《光明日报》。

简介:21世纪初,彭永捷、何乏笔等学者较早提出汉语哲学如何可能的问题。近年来,“汉语哲学”已成为哲学界的热词之一。自2024年8月以来,光明日报哲学版发起关于汉语哲学的学术争鸣。孙向晨、傅永军、庞学铨、吴根友、韩水法、王俊相继发文,“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研讨汉语哲学何所是、何所为。此番争鸣,诸家对于其中关涉的“汉语言哲学”似乎都持较为消极的态度。笔者躬逢胜会,不揣鄙陋,试着从汉语言哲学出发谈一点看法,聊为方家之思助兴云尔。


邓莉副教授在《光明日报》发文,探讨美国教育的结构性危机与改革困局


银河国际app下载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邓莉《美国教育的结构性危机与改革困局》一文刊登在2025年4月24日《光明日报》。

简介:美国教育体系曾长期被视为全球的典范,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其顶尖大学一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然而,近年来,随着教育质量的逐步下降和内部矛盾的加剧,美国教育的优势逐渐减弱,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美国教育危机的根本原因并非单纯的资金或政策问题,而是深刻的结构性缺陷。基础教育体系的薄弱、高等教育学费的不断攀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逐步下降,构成了美国教育体系的核心危机。此外,政治博弈和文化冲突的加剧,使得改革与调整的路径愈加复杂。特朗普政府提出教育改革计划,旨在“重启”美国教育,但其改革目标及实施效果存在广泛争议,面临诸多困难。


朱承教授在《经济日报》发文,探讨如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银河国际app下载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朱承《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一文刊登在2025年4月30日《经济日报》。

简介:文化创新创造植根于坚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传统、文化价值、文化发展的高度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新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文化自信培植文化创新创造,文化创新创造增强文化自信。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深厚的传统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广袤的土壤与丰沃的资源。中华文化与时俱进,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保持着自我更新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文脉赓续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笃行致远、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保持定力,进而展现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于文副教授在《人民日报》发文,探讨如何在保护版权与鼓励创新间求得平衡


银河国际app下载传播学院副教授于文《在保护版权与鼓励创新间求得平衡 AI“魔改”怎么看(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一文刊登在2025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简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加速着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加速着网络文化的大众化趋势。AI“魔改”视频层出不穷,呼唤更清晰的分类标准、更科学的审核机制和更精准的管理方式,提醒我们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求保护版权与鼓励创新的平衡。我们需要的是既能保护经典价值、坚守分配正义,又能激发创新活力、理性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治理智慧。在保护中引导创新,让经典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是技术之于文化的重要价值。


朱承教授在《光明日报》发文,探讨《庄子·天下》的合道之治


银河国际app下载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朱承《〈庄子·天下〉的合道之治》一文刊登在2025年5月19日《光明日报》。

简介:《天下》所呈现的诸子思想,或有偏向,但同时也包含了合乎“道术”的思想主张。《天下》通过肯定诸子的部分思想内容来展现理想的“古之道术”,使之更加具象化,这些内容包括了清虚无为的自然之治、安宁和平的秩序追求、柔和自谦的处世态度以及不忘天下的公共情怀。在如何实现“由乱达治”的问题上,《天下》主张减少人为干预的顺应式治理来保证人们自发地追求美好生活,呼吁以自我谦抑的姿态应对世界,以为以此能够通向理想的天下大治,虽具有一定的偏颇性,但也展现出了对于理想之治的设想与期待,具有积极的思想资源意义。


刘军教授在《人民日报》发文,讲述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定捍卫历史正义


银河国际app下载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军《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坚定捍卫历史正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文刊登在2025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简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时刻,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这是一次回望历史、着眼未来,传承友谊、捍卫正义的历史性访问,这次访问不仅是对中俄并肩战斗取得伟大胜利的庄严纪念,更是要同各国一道,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共同捍卫战后国际秩序。


赵晓华老师在《光明日报》发文,探讨唐人的古风与古体


银河国际app下载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讲师赵晓华《唐人的古风与古体》一文刊登在2025年5月26日《光明日报》。

简介:唐诗史上,不依近体声律的作品属于“古体”,所指范围非常广。“古风”本是李白所作组诗的题名,也是不合近体声律的古体。中晚唐诗坛上,“古风”诗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足以构成“古体”内部一个有其自身特征的类别。但明代以来的诗论家往往把“古体”称作“古风”,近现代以来的文学史研究中也多受此影响。这固然肯定了“古风”属于“古体”这一基本事实,但也明显忽视了唐代“古风诗”自身的特征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因而有再作辨析的必要。


赵勇教授在《光明日报》发文,探讨从三个维度理解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银河国际app下载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赵勇《从三个维度理解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一文刊登在2025年5月29日《光明日报》。

简介: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和平性的重要论述,从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维度把握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思想内涵、辩证智慧和时代价值,可以为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道义力量。


夏建国 叶林娟在《光明日报》发文,探讨党建引领,创新高校学生社区治理


银河国际app下载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夏建国、银河国际app下载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叶林娟《党建引领,创新高校学生社区治理》一文刊登在2025年5月31日《光明日报》。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作为教育强国的核心要素,“思政引领力”居于“六力”首位。高校学生社区是集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场所,亦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阵地。以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创新,有利于完善高校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优化学生社区治理体系、增强其育人功能,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


段锦云教授在《光明日报》发文,探讨如何打造新时代科创人才培养生态


银河国际app下载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段锦云《更好打造新时代科创人才培养生态》一文刊登在2025年6月1日《光明日报》。

简介:科创人才是指那些拥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并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成果转化的高素质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需要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科创人才队伍。这意味着既要立足本土实际,强化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又要注重全球视野下的协同创新,通过开放协作与本土化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打造新时代科创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



孟钟捷教授在《光明日报》发文,探讨深化周边区域国家研究,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


银河国际app下载党委副书记、教授孟钟捷《深化周边区域国家研究 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一文刊登在2025年6月3日《光明日报》。

简介: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作为支撑这一宏大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深化周边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杨宸老师在《光明日报》发文,探讨从短视频看文艺大众化何以可能


银河国际app下载中文系讲师杨宸《从短视频看文艺大众化何以可能》一文刊登在2025年6月7日《光明日报》。

简介:从去年火爆全球的《黑神话:悟空》到今年初创造票房神话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两部作品借助电子游戏、三维动画、知觉拟真等新媒介与新技术敏锐地把握住大众情绪,赢得浪潮般的欢迎与赞誉。在一个数字文码时代,新大众文艺的可能也无法只寄望于创作者本身。毋宁说,这才是一个更需要文艺批评的时代,也是一个更需要批评的力量介入生产机制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短视频正以其亟待革新但生机勃勃的“语言”呼唤着新大众文艺时代的来临。


方勇 袁朗教授在《光明日报》发文,探讨《庄子》的言、意与文风


银河国际app下载中国诸子研究院教授方勇、浙江海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袁朗《〈庄子〉的言、意与文风》一文刊登在2025年6月7日《光明日报》。

简介:《庄子》文章諔诡可观,喜好者极多,历代注《庄》者更是代有其人,各类注本流传至今者不下三四百种,然而《庄子》文章的解读却一直是个难题。这个难题固然有其思想主旨之深邃弘远,数千年语言文化之发展、版本流衍之错讹带来的障碍,也体现在其旨意理解的歧义性上。那么,《庄子》的接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群体性的背反性理解?笔者以为,一方面在于庄子对语言特殊态度形成的独特文风,另一方面是解《庄》的方法问题。


孙亮教授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探讨《资本论》语境中的经济范畴批判


银河国际app下载哲学系教授孙亮《〈资本论〉语境中的经济范畴批判》一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转载。文章摘自2024年10月5日《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简介:经济范畴批判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入口和具体化的操作方式。汉语学术界对此未能深入挖掘。当资本原则与现代人的存在方式产生矛盾时,一批西方左翼学者却发出“消失的乌托邦”的论调。要深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的进展与变化,我们需要激活和实现将政治经济学批判具体化为革命的实践。为此,我们需要把握经济范畴批判的三重内涵:从存在论维度看,必须走出像黑格尔那样将经济范畴理解为独立自主的意识存在,实现对经济范畴的“历史起源”给予追问;从认识论维度看,要批判将经济范畴颠倒为社会主体的观念,同时又要批判经济范畴具有的自然主义特征;从解放论维度看,要使经济范畴的主体性消失,就必须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构,其关键在于对这一生产方式前提条件的消解。


李磊教授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探讨边疆的空间生产与传统中国的国家建构


银河国际app下载历史学系教授李磊《边疆的空间生产与传统中国的国家建构》一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转载。文章摘自2024年9月15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简介:近来学术界引入空间思维,从边疆空间性叙述传统中国的国家建构,这不仅为边疆研究赋予了新的活力,而且将边疆的空间意义上升至中国的国家建构层面,对于建构中国史的学术话语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三代之政与边疆空间生产机制的形成通常认为,疆域观念是战国变法的产物。随着郡县制、官僚制的设立,行政区划与治理权有了较为确定的区域范围,战国诸国也就演变为疆域型国家。在这一背景下,区分疆域内外的边疆也便随之而出现。


黄纯艳教授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探讨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演进路径与基本特性


银河国际app下载历史学系教授黄纯艳《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演进路径与基本特性》一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3期转载。文章摘自2024年11月27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简介: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认识作为文明形态的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演进路径和基本特性,需要结合中国历史自身特点揭示海洋文明内在的基本要素。影响中国古代海洋文明演进和特性的基本要素是制度、生计、贸易、知识、观念和信仰。认识海洋文明成熟与否,是以上述六个要素生成、发育的系统化和稳定性为标准。中国海洋文明的近代转型也正是这些基本要素的承继与变革。基于此,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可分为发轫初兴(先秦汉唐)、趋于成熟(宋元)和迂回发展(明及清前期)三个阶段,中国古代海洋文明表现出国家管控下的民间发展、包容开放、和平互利、边缘性和区域性等基本特性。认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阶段性和基本特性,需要建立的意识是:海洋文明具有多样性,不等同于西方文明,也不等同于开放;传统中国的海洋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关系并非二元对立,而是交融共生;海洋文明的阶段性变化是海洋生计兴衰和国家治理方式的局部变化。



来源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编辑万方圆 编审郭文君